农博园的建设内容
1、第一板块、山地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内容:800亩露地蔬菜、200亩设施种植(芳香植物、中药植物、沙漠植物等)、200亩水生蔬菜、850亩特色水果、200亩山泉生态鱼、750亩特种苗木、300亩优质水稻、100亩特色玉米、200亩奇异瓜果、1000亩特种蔬菜、300亩品比试验、30亩育苗工厂、70亩综合用地。
2、烟台农博园是一个占地1000亩,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绿色生态园区,其建设主题聚焦于自然、绿色、农业和科技。
3、湘潭农博园以其独特的功能分区,构建了一个农业旅游度假、农业科技示范和绿色食品开发的综合性园区。农业旅游度假区依托白鹭湖度假村,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白鹭湖度假村位于834亩湖畔和2180亩青山之间,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什么是生态农场规划?
1、生态农场代表了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趋势。 该模式严格遵循生态平衡原则,确保农业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生态农场采用多层次、立体、循环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能量与物质的良性循环。 在生态农场中,植物作为“生产者”转化太阳能,而动物则作为“消费者”参与生态系统。
2、生态农场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它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在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多层次、立体、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使能量和物质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
3、三)推行区域整合经营:在本园区内积极整合提升园区内原有的生产品种区域、产业业态、原生态景观等,使各元素相互促进,并让其由点连成线,由线再扩大成面,通过规划开发后理顺景观物理关系与产业逻辑关系,使园区价值最大化。
4、生态农场是一种遵循生态学理论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强调在特定区域内建立一个高效且可持续的农业体系。这种体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设计,最小化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最大化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农场的目标是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平衡,促进全面、协调的发展。
长子营镇京南生态第一镇
长子营镇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东南郊,作为北京市唯一的生态农业星火技术密集区,于2004年通过市科委组织的验收。镇域总面积达63平方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万。
大兴区长子营镇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东南,北邻通州,南接采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津塘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穿镇而过。境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素有京南生态第一镇之称。
大兴县长子营镇位于北京市东南,大兴县东部,地处古运河冲击平原,海拔19米,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1℃,地下水埋深3米。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7万人口。927路、926路直达市区。
如何打造功能示范区助推现代农业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技术集成、设施装备先进、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等方式,对示范区内的农民和服务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多层次、经常性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培训,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基地,尽快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和适应示范区管理服务要求的人才队伍。
其次,示范区是新技术推广的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再次,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打造培训基地,提高农民的技能和增收能力。此外,示范区还探索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并拓展农业多功能,如生态保护和休闲农业。
一)明确定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首先应该明确园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这需要首先确定园区的性质和规模;其次,确定园区的主要功能和发展方向;最后,确定园区的发展阶段和各阶段的目标。
申请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规划编制科学。主导产业清晰。建设规模合理。基础设施良好。科技水平先进。运行机制顺畅。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该如何进行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设计方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遵循科技先导原则,注重创新思路,确保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上,强调提高绿色、无公害、有机、特色产品的比重,资金筹措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多元投入,滚动开发。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要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和产业比较优势,围绕农业资源和特色,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综合社会效益。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业园区的研究,结合多年实践,总结提出其产业规划的“344587”理念和六大规划要点。
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业高科技示范、辐射推广、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将新技术、新成果、新的运行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应用到园区并进行示范推广。
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时,首先明确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确定性质、规模、功能和发展方向,以及各阶段目标。其次,以规模化、品牌化为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产业升级,吸纳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助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不仅是农业综合开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时代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神圣职责。
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2012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搞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第三十一条,对于截留、挤占或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行为,省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会要求违规单位限时归还,并视情况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现代农业“5511工程,鼓励更多农民种植八大特色农产品,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新增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6个。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以农家乐、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