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全力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转型发展
洱海保护治理“三禁四推”工作开展以来,大理州全面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落细各项管控措施,持续巩固洱海流域大蒜禁种、含氮磷化肥清零禁售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售禁用成果,全力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转型发展。
张秉位代表表示,大理全州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必须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先做“减法”再做“加法”,以减轻洱海的环境压力。洱海流域的开发规划面积和人口规模已经大幅调减,正通过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和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的调整,为洱海“减负”。
近年来,大理州在洱海综合治理保护进程中,“线面结合”全方位治污,收到显著效果。“线”是环湖截污系统和湿地,“面”是农村生产生活面源污染治理。近3年来,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不少月份甚至达到Ⅱ类,洱海水质已连续六年总体稳定保持在Ⅲ类。
农业面源污染:洱海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可能导致湖水污染。生物入侵:洱海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外来物种,如水葫芦等,?能力强,会堵塞湖道,影响水质。
大理上关镇蔬菜种植助力洱海保护促农增收
1、九月的大理秋高气爽,走进位于上关镇沙坪的上关云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蔬菜架子上挂满了茄子、番茄、甜椒等蔬菜,合作社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采摘、打包、装运蔬菜,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2、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洱海保护治理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洱海保护治理的成功,为中国湖泊保护治理提供了经验。
3、大春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9500亩,其中水稻16000亩,包谷3200亩。上关镇位于洱海北岸,苍山云弄峰东麓,北靠洱源县邓川、右所两镇,东接双廊镇和鹤庆县黄坪镇,距大理州府约49公里。镇内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4、洱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耕地面积43万多亩。马利生说:“大蒜是洱源的特色蔬菜,经济效益好,但用的化肥也多,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洱海,形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为了保护洱海,洱源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少种大蒜,多种蚕豆。
大理松村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
大理松村,位于坝美镇那洞村委会的管辖之下,属于山区地带。距离那洞村委会的距离是7公里,到坝美镇则有22公里之遥。村内的土地总面积为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200米,年平均气温为19℃,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六谷、包谷、甘蔗等农作物。耕地总面积60亩,人均耕地面积达到47亩。
小理松村的总面积为1平方公里,拥有60.00亩的耕地,平均每户村民拥有47亩的耕地资源。这些土地主要用来种植水稻、六谷、包谷和甘蔗等农作物,显示出村民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此外,村中还拥有350.00亩的林地,为生态环境的保持做出了贡献。
在能源设施方面,全村有3户居民建有沼气池。在住房情况方面,大理松村的居民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10户居住在砖混结构的房屋中,4户居住在砖木结构的房屋中,剩余27户则居住在土木结构的房屋内。综上所述,大理松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未通路、无路灯、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等。
在曼贺松村,农民们以种植水稻和橡胶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两种农作物不仅适应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还为村民们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水稻种植为村民们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供应,而橡胶产业则成为了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