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 时间:2024-08-07
  • 浏览量:77次

农地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内容简介

1、农地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在于,可持续发展观念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深刻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资源的有限性,自然界在提供资源和净化污染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即对稀缺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这本关于农地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图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属于其第一版,发行日期为2000年2月1日。它采用了平装形式,共有156页的丰富内容,适合读者深入研究。书中的文字表述均为简体中文,便于中国读者理解和掌握。

3、文章指出,我国现代农地制度在主体确立、权利归属、行使、流转、实现以及权利保障等方面,面临着现实的改造需求和可能性。它揭示了政府、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私权关系,认为现有的制度体系需要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4、农业土地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农地规划和管理:农业土地利用政策会制定和实施农地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转换、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管理措施,以确保农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8.山西省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中属于哪个区?其重点任务和发...

1、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中,山西省被划分为华北平原区域。 华北平原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山西省在华北平原区域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土地保护和利用,以应对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2、山西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是农业大省之一。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中,山西省属于华北平原区域。华北平原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3、有较强的农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省份往往在效益竞争力上得分也较高,如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竞争力的龙头,在效益竞争力得分上也是最高的,而效益竞争力得分最低的几个省份如甘肃、宁夏、山西等均属于第三梯队。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是什么?

现在农业提法太多,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内容,相同点:都是以生态环保为重点,生态友好型。不同点:可持续农业广泛,涉及面广。

相同点: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区别:采用的原理不同 中国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建立的。

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生态农业提倡生物防治,能减少农药污染。生态农业,简称ECO,ECO是Eco—agriculture的缩写,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提出的概念,它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通常侧重于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种农业模式可能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当地情况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应用和推广;发展节水型和生态型农业;结合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生态农业: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建立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强化农业基础,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加大“三农”投资,重点强化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支持粮食生产,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实现农业与农民收入良性互动。 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4、书中详尽分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多种途径,包括政策导向、技术应用以及社会管理等层面的策略。它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国情的实施建议,旨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蓝图,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学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5、B 生态农业要求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农田污染。C 生态农业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D 生态农业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开放条件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图书目录

1、首先,第一章深入解析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明确其合理化标准,分析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特征,并特别关注开放条件下的区域农业结构调整。这一章节强调了粮食生产与保障供给的重要性,以及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

2、由曹俊杰撰写的著作《开放条件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已由中国的权威出版社——中国财经出版社于2003年12月1日出版。此书为第一版,共包含333页的内容,字数达到了256,000字。印刷时间同样是在2003年12月1日,使用的是优质的胶版纸,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3、对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认为其研究必须超越单一区域,与全球环境相联系,寻求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样的研究方法为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基本要求。3 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 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升。5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6 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建设。7 可持续发展:强调环保与生态平衡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中国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简介

1、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农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国家策略。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追求,可持续发展被视为唯一的可行路径。

2、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历史和现代,国内外的可持续农业理念对比研究为起点,详尽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从传统现代化向可持续模式转变的关键路径。它深入剖析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创新,包括农业科技的革新与提升,以及推动这种转型的能力建设和策略探索。

3、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系列的一部分,这本书专注于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农业实践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和理论指导。

4、它还阐述了以“五大支持系统”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识别,构建了评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同时,深入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在关联,对各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进行了评估和评判。

5、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的第五卷中得到了详尽的探讨。该卷深入剖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的历史利用、当前状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它关注土地资源如何高效、持续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对策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纲领由王昂生和王昴生两位作者共同编撰,该书籍作为丛书的一部分,详细探讨了这一重要议题。这部作品的出版社是享有盛誉的科学出版社,其官方标识号为ISBN: 9787030175274。它在2007年2月1日首次出版,至今已发行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