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网围生态养蟹?
其方法是用网片将网围一分为四,先用1/4水面放养蟹种,另3/4水面种植水草。目前,生产上大多种植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和苦草。水草秧苗的培育方法同池塘养蟹。待水草长至50厘米左右,撤去分隔网片,使河蟹进入水草区即可。
科学投喂。保证饲料质量,以优质颗粒饲料为主,科学投喂,不过量投喂,不投喂变质饲料,减少因残饵腐败变质对网围水体环境的不利影响。动物性饲料投喂前,在动物性饲料中拌入2%~3%食盐,放置20~30分钟,再投喂。
蟹种放养前,先进行吸水“缓苗”,再用3%~4%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5~10分钟后方可放养,放养时间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初。
网箱养殖螃蟹时,要选择避风向阳,无污染的河流,湖泊作为养殖区域,并利用尼龙网片制作面积约30平方米的网箱,顶部封死,预留两个投放口即可,网目大小要根据养殖幼蟹的大小决定,确保幼蟹无法逃脱。
严防河蟹从破损处或底纲下逃跑。在养殖后期,由于河蟹生殖洄游规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机会增多,必须严加防范,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在7月~8月汛期,做好网围设施的加固工作,备好一定数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风浪刮倒网围设施。其次要做好网围四周的清扫工作,及时清除堆积在网围四周的残渣。
池塘成蟹生态养殖在放养前蟹种该如何处理?
池塘成蟹生态养殖的放养前准备如下: 清塘消毒,认真做好池塘清塘消毒工作,具体操作为:每年成蟹捕捞完毕后,排干蟹池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保持池底淤泥表层10厘米左右,晒塘冻土。至蟹种放养前30天,加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50~200千克/亩,或漂白粉25~30千克/亩。
因此,在放种前后要移栽种植水草、投放鲜活螺蚬等。放种前可播种黑麦草、小茨藻等。移栽菹草、水花生等水植物。因播种的水草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齐叶片,所以放种时要在深水区先用竹竿、密眼网片围成占总面积的10%左右的网围暂养区,待营造的自然生态景象完好后拆除。
曝晒塘底,冬季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个月~2个月的曝晒,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 药物清塘:放养前20天,池塘进水750px,用100kg/亩~125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及有害物。
蟹种放养前,先进行吸水“缓苗”,再用3%~4%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5~10分钟后方可放养,放养时间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初。
防逃设施建设:在清塘消毒的同时要做好防逃设施的建设。防逃设施可用80厘米的石棉瓦向内倾斜15度角埋入土中围在池塘四周,各石棉瓦之间不可留有缝隙防止逃蟹。另外也可用密网布、竹杆和硬塑料布建设防逃设施。
人塘的蟹种须采取人工只只筛选的方法,剔除肢体残缺、体表肮脏、活力较弱以及早熟蟹,确保放养蟹种体质健壮、规格匀称,为后期同步蜕壳打下基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放苗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暴晒,然后用漂白粉(用量为75千克/公顷)或生石灰(用量为200千克/公顷)消毒除野。
如何选择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1、河蟹池塘“631”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条件: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水质清新的地点,确保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池塘改造以浅滩为主,深度约5米,坡比1∶3,池底保持5厘米淤泥。排灌设施要完善,进排水口用筛绢扎紧,并设有弧形防逃网。
2、水质管理 定期加注新水,高温季节应5天换水一次。采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和改善水质,一般每15天泼洒一次,每次用量10千克/亩,既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预防疾病,又供给河蟹吸收钙质。
3、③设置暂养区:在池中用网围成圆形或长方形河蟹暂养区,网上贴有防逃膜,面积约占池水面的20%,用于暂养蟹种。 ④移殖螺蛳: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优质活螺蛳200~250千克。在7~8月,每亩补放螺蛳150~200千克。 (3)放养模式 合理安排不同生态位的品种,进行科学混养、套养,是实现蟹池生态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
池塘成蟹生态养殖该做些什么?
1、防逃设施建设:在清塘消毒的同时要做好防逃设施的建设。防逃设施可用80厘米的石棉瓦向内倾斜15度角埋入土中围在池塘四周,各石棉瓦之间不可留有缝隙防止逃蟹。另外也可用密网布、竹杆和硬塑料布建设防逃设施。
2、池塘成蟹生态养殖的放养前准备如下: 清塘消毒,认真做好池塘清塘消毒工作,具体操作为:每年成蟹捕捞完毕后,排干蟹池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保持池底淤泥表层10厘米左右,晒塘冻土。至蟹种放养前30天,加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50~200千克/亩,或漂白粉25~30千克/亩。
3、曝晒塘底,冬季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个月~2个月的曝晒,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 药物清塘:放养前20天,池塘进水750px,用100kg/亩~125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及有害物。
4、施足基肥,巧施追肥施入足量的基肥可以提高池塘水体的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蟹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肥度提高还可满足水草的生长,为蟹苗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基肥应以鸡、牛等禽畜粪肥为主,使用前经15天的堆埋发酵,在消毒前数天施足,每亩基肥用量300千克。
5、因此,在蟹种放养前一定要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1)清淤晒池 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要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并同时修复好埂堤,严防开裂渗漏,清除池中杂物,干塘后将池底曝晒半个月左右,以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创造一个良好的池塘养殖环境。
6、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